獲選作品
南部 序號:990
鄒!在lalauya相遇——2025樂野藝術夏令營
提案類型:藝術 服務日期:2025-07-13

服務對象:阿里山國中小、樂野造福園、樂野部落

學校名稱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

社團名稱:北藝大藝術服務隊

社團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nuaartservice

提案內容
以體驗藝術和文化學習為主軸,設計五天的營隊課程,讓阿里山樂野部落的國小學童,可以浸潤在多元的跨領域藝術課程中,在音樂、肢體、視覺、影像等相關藝術中,提升感受與表達力,透過創作來實踐自身文化。 服務隊與樂野部落有著多年服務情誼,在多方部落單位的合作下,努力提升服務的品質與深度。往年,我們帶著孩童粉刷國小前的長坡,在沿途牆面畫下鄒族故事,讓傳說變成鮮明的色彩記憶,得以「看見」文化的積累與持續傳承;今年,我們將塗上防水層,讓牆面美化得以永續。另外,我們與造福園合作,安排孩童與部落長輩一同體驗藝術,期許跨世代之間能互相學習;更由部落青年為首,分享生命經驗,改編鄒族歌曲成為營歌,融入部落新生代對弟弟妹妹的祝福與期許。 我們與孩童一起學習,凝聚全樂野部落的力量,請長輩、青年,教導服務隊成員做傳統手作、跳樂舞,進行部落走讀,在服務同時學習文化,覺察自我與他人的關係,思索藝術工作者在地方創生上的可能。
提案緣起
北藝大藝術服務隊自2008年起,與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部落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,透過藝術教育支持部落孩童的學習發展。計畫初期,服務隊協助「樂野部落劇團」的人才培訓與劇場建設,並於2009年起持續推動八八風災後的藝術關懷計畫,包括心靈陪伴課程、社區牆面美化等活動。 2020年,因達邦部落青年團隊的邀請,藝術服務隊重返阿里山,與當地青年攜手舉辦藝術成長營,為部落孩童提供藝術體驗與文化學習的機會。2022年,樂野部落的武素琴女士邀請我們回到樂野,推動藝術營隊的重啟,其姪女武莉淳小姐已返鄉擔任老師。武老師分享在他成長的過程中,參與部落每年辦理的藝術營隊,給予了他很多的體驗及養分。期望藝術服務隊透過藝術教育,讓孩童深入認識自身文化,並強化社區的文化連結。 因此,從2023年起,北藝大藝術服務隊與樂野部落、阿里山國中小合作,並邀請校內來自樂野部落的學生,在暑假一起回部落,舉辦藝術夏令營。2024年,更與校內原住民社團Dalan社合作,在營隊中與孩童分享彼此的文化。2025年,與樂野部落造福園合作,讓孩童與長者一起學習,期盼能促進世代間的交流與文化傳承。
提案目標
以SDGs第十七項「夥伴關係」為核心精神,透過多元合作,建立部落、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共創網絡,於藝術教育中深化文化理解、促進地方連結,實踐包容與永續的社區共好。 ●文化交流:透過藝術,孩童將自身文化實踐於作品,成為文化的主體與傳遞者。 ●多元美感教育:由跨域藝術課程,激發孩童的創造與感受力,拓展生命視野。 ●資源串連:與學校、協會、民宿、造福園、青年會、教會合作,透過多層次的社區連結,讓關係永續,教育更完善。 ●團隊合作:服務隊共備營隊,並以小組培養孩童合作與尊重。 ●社區參與:以居民互動、牆面彩繪、藝術共學等強化凝聚,營造跨世代共學共創的社區氛圍,讓營隊成為地方文化永續的道路。
執行期程
預計執行計畫期程 執行計畫內容 備註
2025-02-04 - 2025-04-22 籌備期 計畫撰寫、經費申請、與樂野部落聯繫討論
2025-03-03 - 2025-03-20 籌備期 成員招生面試、分組、工作分配
2025-03-21 - 2025-04-30 社員培訓期 服務培訓、教案編寫、合作與策劃力課程
2025-04-09 - 2025-06-09 規劃期 規劃課程、搜集資訊、課程主題規劃、試教
2025-07-13 - 2025-07-19 執行期 出隊、課程執行、每日檢討、結業暨成果發表
2025-07-20 - 2025-08-31 結案 統整出隊狀況、心得撰寫、結案報告撰寫
預算規劃
經費執行規劃 經費預算
交通(台北至嘉義火車、嘉義至樂野客運) 40000
膳費(彩排、出隊、小朋友、交流) 60000
住宿(6天) 102000
指導費(服務隊與部落講師) 30633
教材(社區彩繪耗材、課程教材耗材) 29100
保險(出隊保險) 1770
印刷(活動手冊) 3500
郵資(寄送教具與油漆耗材) 2400
行政雜支 847
預期效益
●青年發展與社會實踐 預計招募15名北藝大學生,實際參與籌備與執行教學。 每位學生平均累積80小時以上的教學與行政實作經驗。 至少5組跨領域藝術共創課程,增進整合與溝通能力。 ●孩童學習與成長 提供8-12堂藝術課程與生命教育課程,預計服務42名部落孩童。 課程中平均每位孩童完成8件以上個人創作或團體作品。 預計90%以上孩童完成參與課程,並從滿意度問卷中獲得80%以上正向回饋。 ●文化傳承與社區影響 執行7面部落牆面彩繪,沿途路面長達200公尺以上。 辦理2場長幼共學課程與1場營隊成果分享會,促進80人次以上世代交流與居民參與。 ●計畫擴散與永續發展 與學校和5個社區單位建立合作關係,促成長期合作意向。 建立教案雲端資料庫,利於後續移轉與學習。 2位鄒族青年共備營隊,培養在地人才,強化地方文化回流。 ●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(ESG) 教材減少一次性材料,預期可減少40%以上教具耗材廢棄量。 完成7面公共牆面美化,提升每日通行居民(至少100人次以上)的生活環境品質。 舉行1次部落走讀及3次文化活動,讓成員在環境中學習,提升環保意識。
82
回頂端